沈阳抗美援朝老兵捡废品建起爱国教育馆

    SHENYANGEVENINGNEWS

    1月21日上午,沈阳晚报、沈阳网记者跟随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,来到了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。对住在这里的抗美援朝老兵孙德山等10位老兵进行慰问。记者惊讶地发现,孙德山用捡废品、吃咸菜省下来的钱,自费兴建的“革命历史及抗美援朝爱国教育馆”已经颇具规模,老人说,他就是想让人们记住那段光辉岁月。

    6年花掉6万元积蓄

    听说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要来慰问,10名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的老兵们身穿笔挺的老式军装,佩戴上各式军功章,整齐地站在村口迎接。虽然他们的身体有些驼背,但眼神十分犀利,浑身散发着军人特有的气质。

    “我今年85岁了,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,17岁参军,当时是东北军区警卫二连的一名战士。”孙德山说,在朝鲜的5年时间里,他参加战斗2年零9个月,1953年停战后,又执行命令在朝鲜帮助建设了两年后才回国。

    老人说,“‘革命历史及抗美援朝爱国教育馆’已经创办6年时间了,一共花了6万多元的积蓄,目前已经成为不少单位的爱国教育基地。”

    大部分展品手工制成

    这个2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,棚顶只有一层塑料布,墙四周贴满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,还有一些文字材料。展厅内有10个柜台,里面摆放了抗美援朝时战士们穿过的衣服及用过的一些物品,旁边两个小屋除了摆满同类纪念物品,还有很多英雄的铜塑像。虽然纪念馆的陈设有些简陋,但大部分的展品都是手工制成的,可以看出,这些展品渗透着创办者的心血。

    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,这个纪念馆都是孙德山一点点添置起来的,纪念馆的房梁是孙德山老人捡来的,棚顶的塑料布也是别人不要的,他捡回来一块一块拼接起来。“这些老兵大多数都和孙德山老人一样,参加过抗美援朝等。”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李淑芳理事长表示。

    当天,工作人员为这些老兵们送来了米面油和牛奶等物品,并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。

    为省钱一天三顿吃咸菜

    据介绍,在纪念馆兴建之初,孙德山并没有多少积蓄,他就去捡废品,抡铁锤砸铁换钱。为了省钱,他自己开了一片荒地种粮食,来解决自己和老伴的吃饭问题,省下的1000多元退休金全用在了兴建纪念馆上。

    一位和孙德山同村的老兵告诉记者,为了尽快把纪念馆建起来,开始的几年,孙德山为了省钱都不咋买肉吃,一天三顿和老伴吃咸菜。“刚开始,家人并不理解我,但我很坚决,慢慢的,家人也就理解我了!”孙德山说,刚开始时,他只是经常参加一些抗美援朝纪念活动,可是后来,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太了解这段历史,于是决定建个纪念馆来铭记这段历史。

    “刚开始,不知道怎么弄,但后来想想,可以把我家的院子利用起来。为了省钱,我就去捡各种破烂,能用在棚顶的就用在棚顶,不能用的就卖钱买东西。东西齐全了,我就自己弄,后来,家人看不下去了,也帮忙。棚子弄完后,我就开始找材料,复印照片、材料等。最后我一打听,在我家这边复印需要一元钱一份,而在沈阳市内只要两三毛或者五毛,我就坐公交车到市内复印,因为我印得多,一下子能省十多元。”孙德山说。

    留言本上满满的全是感动

    “我不图名不图利,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来免费参观,记住那段历史。”孙德山说。

    在纪念馆里,有一本专门供参观者留言的黑色笔记本,可以看出,除了沈阳人,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,有老兵,也有很多幼儿园小朋友。其中一位参观者写道:“老兵们是最应该受爱戴和尊敬的人,我们这些年轻人自愧不如。以后我也要好好工作,不再抱怨。祝老人身体永远健康! ”

    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

    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苗杰介绍,基金会在2012年9月成立,目前有近千名老兵登记在册,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兵有300多人,“还有些老兵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活动了。逢年过节,我们都会对这些老兵进行慰问,目的就是加强国防教育,弘扬民族精神。”

    据介绍,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是由辽宁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发起,由沈阳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捐赠初始资金400万,经辽宁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地方性公募基金组织,是全国第一家国防教育基金会。